top of page

让人心醉的爪哇之美

  • 谢侃侃
  • Apr 16, 2009
  • 3 min read

原载于《国际先驱导报》, 2009 年 4 月 16 日

我对爪哇之美的理解,始于在婆罗浮屠的游览。婆罗浮屠给人的震撼,绝对不只是对视觉神经的一时冲击,更是一种久存于心底振聋发瞆的回荡。

虽说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产生于印度,但世界上最大的佛塔并非建在印度,而在印度尼西亚,这就是婆罗浮屠。它大约于公元9世纪由爪哇盛极一时的夏连 王朝建造完成。但建成仅仅一个多世纪后,一连串的火山喷发伴随着爪哇政治中心的不断转移,使得佛塔渐渐淡出人们视野----厚重的火山灰和疯长的热带 植物完全遮蔽了这个曾经蔚为壮观的宗教建筑,壮丽的婆罗浮屠变得鲜为人知。直到1814年,婆罗浮屠才被英国殖民者斯坦福莱福士重新发现。但失落了 800年的婆罗浮屠失去的并不是800年的历史。相反,正是这800年的尘封 ,才使得婆罗盛景在今天显得如此弥足珍贵。

婆罗浮屠是古代爪哇文化的最佳诠释,见证了印尼这个赤道岛国的千年文明,更是现代印尼人国家意识里绝对的图腾。每每谈及这座传奇佛塔,印尼人总是 眉飞色舞、滔滔不绝,举手投足间流露着自豪的神情。

爪哇的喧嚣与杂乱往往会令初到印尼的旅游者近乎窒息。就好像人们在吃榴莲的头几口时通常难以适应的异味,可是一旦爱上它,却能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 一股浸透心脾的愉悦。婆罗浮屠无疑是爪哇这个大榴莲里最有味道的,所谓“流连忘返”,在这里的确别有一番意味。当地人告诉我,婆罗浮屠的日出和日落 是最让人心醉的,因为在这两个时间点“人可以离佛很近”。我将信将疑,最终决定去看一次婆罗浮屠的日出。尽管去的目的不是为佛,却意外地在那个无比 清新的早晨呼吸到了一股佛门特有的空灵----婆罗浮屠周围郁郁葱葱的热带植物从层层的晨曦里半露出来,潮湿的水气笼罩着巨大的佛塔,佛塔也因此显得 格外沧桑。渐渐地,赤道的阳光撕开了清晨的雾霭,透过佛像间规则的空隙,直接刺进了我惺松睡眼。脑中突然有一阵晕眩,眼前的佛像、佛龛也变得亦真 亦幻,似乎可以让人依稀感受到时间的错位。

缓过神来,目光所及之处满是斑驳的浮雕,却依然不改千百年前的生动,周而复始地向过客默默吟唱发生在古代爪哇大地上的传奇故事。屹立在克杜峡谷小 山丘上的婆罗浮屠佛塔总共有10层,佛塔从下到上的塔基、方台、圆台分别代表了佛教思想中的“三界”:欲、色、无色。下部四方形台坪的各层建有石壁佛 龛432个,一龛内置一佛像;上部圆形台坪各层建有72个钟形小塔,塔内也有佛像,佛像的面部神情以及手印都千姿百态。

诚然,不是每个人在游览婆罗浮屠时都能产生佛一般的顿悟,可每个人却能在顺塔而上的过程中得到人生智慧的启迪:循环反复,一圈一轮回,有限的造像 孕育着世间无限的变化;上下有别,一层一个世界,每次向上的简单脚步开启的都是一个新纪元。也许,这就是婆罗浮屠魅力的真正所在吧。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
© 2018 by Kankan Xie. 

  • Facebook
  • Black LinkedIn Icon
bottom of page